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2:19:24
澳大利亚政府今年8月提出气候变化议案,其主要内容是碳排放交易计划。
造成这一矛盾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下游市场需求迅速被放大。反观之,我国天然气下游市场开发现状,恰恰没有遵循有序开发的发展思路,缺乏监管条件下的过度竞争,必然导致过度开发、盲目开发甚至无序开发。
这既有体制方面的因素,如缺乏及时调整供求关系的机制,又有在同替代能源相比具有性价比优势,刺激了天然气消费的扩张冲动等原因。如果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找不到市场,投入巨大的勘探开发成本和管道建设成本后,短期或根本见不到效益,从商业上讲是行不通的。但天然气不同于其他商品,正如国内天然气市场专家杨建红所说,短期内不能放量供应。有数据为证:华北地区各地天然气消费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增幅在50%以上。目前,在上游资源供应商和管道运输主体相对集中的情况下,下游燃气企业多头开发必然加剧需求膨胀。
目前二线还未投产,西三线已开始规划。专家把这种短期内需求被放大现象称为需求爆发。此外,两国也将强化金融、技术交流,以鼓励印度本土的干净能源技术发展,同时也将协助其它开发中国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美印签署的备忘录,除承诺将合作开发风力与太阳能发电,另外也将发展干净煤炭发电技术,以碳捕捉与储存技术,降低火力发电的碳排放量。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午在白宫欢迎来访的印度总理曼莫汉(Manmohan Singh)时宣布,两国成为绿色伙伴(Green Partnership),除共同发展风力、太阳能等干净能源,也将合作克服温室气体所引发的全球气候变迁。在国务院举行的签约仪式上,希拉里与克里希纳表示,干净能源对印度的发展非常关键,同时也可以解决全球面临的气候变迁问题,乐见两国能在干净能源上携手合作。此外,两国也将强化金融、技术交流,以鼓励印度本土的干净能源技术发展,同时也将协助其它开发中国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 克林顿与印度外长克里希纳(S.M. Krishna),24日下午签署能源安全、能源效率、干净能源与气候变迁备忘录,宣告两国正式缔结绿色伙伴关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风险能力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极快,消费呈加速增长态势。
随着陕京管道、西气东输管道及相关管道联络线的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我国天然气骨干管网。曾兴球指出,我国天然气市场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天然气管道建设迅猛发展。也难以实现我国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确保长期、稳定、安全供应。因此,加快我国天然气储气库建设势在必行。
天然气资源开发和输气管道建设,有其行业的特点,要求资源开发与市场开发必须做到协调发展。中国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曾兴球近日在接受《石油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强调:对于大型天然气田的勘探开发,长输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由国家统筹规划,国家石油公司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理应承担起油气田开发和输气管道建设任务,这也是国家公司必须履行的责任。90年代,大力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加快了市场发展的步伐,对天然气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发现了克拉-2号等一系列天然气田,我国天然气产能、产量增长进入快车道,为市场开发奠定了资源基础。第二,配套工程滞后,调峰措施短期内难以到位。
我国并不是一个油气资源量非常丰富的国家,在能源使用上更应关注发展的协调性。目前,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也正在加速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和川气东送等管线,预计未来10年,将新建管道2.5万公里以上,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全国性天然气管道网络。
比如在北京有燕山石化、在郑州有河南铝业这样的用气大户,夏季居民用气淡季,这些企业使用天然气,冬季民用天然气旺季,它们使用其他能源,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民用天然气冬季的紧张局面,并保障管道的平稳运行。为了保障供应,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油气生产主力企业,也开足马力,提高天然气产量,推动了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近年来以年均18%的速度飞速增长。
本文为《石油商报》对中国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曾兴球教授的独家专访(记者 石卫)。曾兴球介绍说,对于天然气调峰,除了前面提到的将工业用户作为缓冲用户外,发展地下储气库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中国石油已经在大港油区建成了6座地下储气库,为西气东输配套的金坛储气库已部分投产,刘庄气田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工作正在进行。曾兴球解释说,近期为应对突然到来的用气高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纷纷压缩旗下企业的用气量,有报道说中国石化已对燕山石化、齐鲁石化两家化工生产企业的日用气量压减了50万立方米,中国石油也将宁夏石化和兰州石化等大工业用户列入计划压减甚至暂时关停之列。上世纪80年代,资源开发水平较低,天然气利用主要集中在油气田的周边地区。液化天然气(LNG)等资源也是调峰手段的重要补充,要重视LNG等的引进利用,实现能源多元化。
曾兴球告诉记者,在欧美那些天然气利用水平较高的国家,普遍将工业用户作为天然气峰谷调节的缓冲用户,利用工业用气大户配置双能源等手段发挥它们调峰作用。这些做法都可以有效缓解紧张局面,这是面对突发局面的一种应急做法,但它是被动的。
对于气田,超强度开采对提高采收率是很不利的,对底水活跃的气田,甚至可能是破坏性的,这样会急剧缩短气田的开采寿命。尤其是在我国,天然气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不采取相对集中的管理方式,难以更好地集合有限的人力、物力。
我们也应该采用这种办法。曾兴球说,以市场规划为例,我国政府鼓励使用天然气,就要根据资源开发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市场,不能盲目,要分类优化天然气使用结构,明确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禁止类,有效地控制市场发展的节奏。
我国调峰设施建设相对于天然气市场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同时,曾兴球也指出:我国经济处在发展阶段,天然气的需求量增长空间很大。曾兴球特别强调:政府应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应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促进天然气市场的开发。在天然气消费量起伏过大、调峰能力不到位时,供应高峰期不得已要提升天然气的开采量。
目前,世界储气库工作气量约占天然气消费量的15%,照此推算,2010年我国储气库工作气量应该达到210亿立方米,而截至2007年,国内天然气调峰储备还不到20亿立方米。那么,对今年入冬以来发生的天然气供应不足现象又作何解释呢?曾兴球说,我认为不必大惊小怪,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不平衡现象。
这本来是件大好的事,随着大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日益得到人们的青睐,对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动力。曾兴球告诉记者,受运输条件的限制,天然气的供应半径比原油要小得多,即便将其加工成液化气(LNG),销售距离增加了,到达目标市场后,仍然要再气化进入管道才能送达用户。
为此,国家应给企业相应的政策引导,并应做到统筹规划、通盘考虑。西气东输管道设计年输气能力为170亿立方米,全线投产仅5年,就已经满负荷运行,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之快,是前所未有的。
200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超过800亿立方米,是2000年消费量的三倍以上。加强整体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天然气供应一时跟不上,市场调控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我们要持积极态度去正视它,研究它。曾兴球建议,对于天然气消费重点地区,可以利用工业用气与生活用气的差异性作为峰谷调节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评价天然气项目时,我们特别强调资源和市场的配置是否合理:市场不落实,不能盲目开发气田。
资源市场相互拉动阶段失衡有待解决发展天然气产业,一定要整体规划,将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引进国外资源,以此保障供给。
在管道建设的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三大石油集团以及一些地方燃气企业都在积极调研,制定地下储气库发展规划。要鼓励天然气生产企业加大国内勘探投入,努力寻找新的资源。
有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全国已建成天然气管道约3.5万公里,比2000年增长1倍,形成了连接主要天然气产区和主要消费区的管网主体构架,干线总输气能力近400亿立方米/年。第三,能源消费结构单一,市场平衡能力比较差。
发表评论
留言: